健康新知

遠離中風危險群,打造健康好體質

2019/05/10

 

 

依據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,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。腦中風分為「缺血性腦中風」與「出血性腦中風」兩種,缺血性腦中風是指大腦血管梗塞,俗稱「腦梗塞」;出血性腦中風則是腦血管破裂造成,又稱為「腦出血」。中風經常造成失能的後遺症,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,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 

把握黃金3小時,中風是可控制的

據統計中風類型大多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,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,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,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,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正積極推廣,將中風症狀口訣「FAST」(FACE、ARM、SPEECH、TIME)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,把握「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」: 。

1.「F」就是FACE-臉歪: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,兩邊的臉是否對稱。 
2.「A」就是ARM-手軟: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,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。 
3.「S」就是SPEECH-大舌頭:請患者讀一句話、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 
4.「T」就是TIME-記下時間、快打電話:

誰是容易中風的高危險群?

據統計結果顯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之民眾,且男性多於女性,腦中風除了致死率之外,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,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除了年齡、性別、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,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。以下為容易中風的高危險群患者:

  1. 高血壓:幾乎一半的中風與高血壓有關;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。
  2. 高血脂: 超過4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有壞膽固醇(LDL)過高的問題;飲食應減少動物脂肪、拒反式脂肪食物。
  3. 糖尿病:糖尿病會增加中風的風險,須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。
  4. 心律不整:9%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(如:心房纖維顫動) 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,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。
  5. 肥胖:約5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有肥胖的問題,建議BMI維持在18 ~ 24之間,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,女性小於80公分。

做好健康管理三高中風遠離你 

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、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,只要把握以下原則,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: 

1. 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:若發現有三高問題,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如需用藥,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。

2. 選擇健康飲食:養成三餐定時、少吃零嘴及含糖飲料的好習慣,飲食要包含豐富蔬菜水果;挑選低鈉飲食,每日鈉鹽量攝取維持2.4克以下(約1茶匙)。

3. 養成規律運動:維持每週五次(或至少3次)、每次30分鐘,依身體狀況挑選健走、伸展操、跳舞、慢跑、騎自行車等活動。

4. 維持健康體重:肥胖(超過理想體重20% 以上)會增加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衰竭或中風的風險,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,女性小於80公分;若能適當減重,預期每降低10公斤體重,血壓約能降低5-20mmHg。

5. 拒絕菸品危害: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,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,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。 

6. 定期健康檢查: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,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,服務內容包括BMI、腰圍、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。及早發現身體異常,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,遠離疾病威脅。 

均衡飲食為維持健康的基礎

當罹患慢性疾病或有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壓等症狀時,病人必需吃治療性飲食,即做某些營養素的限制;但仍需以均衡飲食做基礎,並注意維持理想體重[22x身高平方(公尺平方)]才能達事半功倍的之療效。  有三高症狀者,需共同注意的飲食原則為少糖、少油、少鹽、高纖維質,故此三少一高的飲食原則可說是防治三高的要件之一

「均衡飲食」為每日由飲食中獲得身體所需且足量的各種營養素,且吃入與消耗的熱量達到平衡。「六大類」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、豆魚蛋肉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乳品類、油脂及堅果種子類,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,因此每類食物都要吃到建議量,才能達到均衡。飲食不均衡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,包括營養素缺乏、過多或不均衡而導致體重過輕、過重、肥胖、慢性病等健康問題。

 

延伸閱讀

中風前兆的Yes or No

中風後的照顧

資料來源

衛生福利部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署

 

 

TOP